新闻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公告  特陶新闻
【怀念】忆雷廷权老师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9-12-07   浏览次数:107
 
    第一次见到雷老师的名字是在西工大上大学期间,偶然一次看到一份教研室(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研室)的校友录,赫然列于首位的便是“雷廷权”。之后每每听到他的名字,都觉如雷贯耳、皓月当空。考研时,我的本科导教师乔生儒老师知道我考上了哈工大后,欣然提笔为我手修一封推荐信,希望雷老师能收我作徒。不巧,那年哈工大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只招收11位研究生,老先生们为了锻炼崛起的后生,将指导学生的机会让给了青年教师,我因故未能成为他的徒弟。巧合的是,我最终成了他的得意门生周玉老师的开门弟子。
 
    到了哈工大,更是感受到了雷老师的声望与威信非比寻常。但当我到教研室(当时还在机械楼一楼)后,发现他的办公室就是以两个一人多高、不足一米宽的书架并排起来与周老师所在位置分隔成的一个半封闭的小间儿,放上一张办公桌、两把普通的折叠椅(一把自己坐、一把供来访者用),就很难再找立身之处。我国形变热处理理论及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哈工大热处理专业的创建者之一、堂堂的雷廷权教授,就是在这样的办公室工作,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第一次见到雷老师又让我吃了一惊!他身材不高、皮肤黝黑,再加上头戴一顶灰色的夹帽、身穿一件半新不旧的灰色上衣,简直就像一位旧时的老农,和我想象中的雷老师简直天壤之别!但再一看他那炯炯的目光、庄重且显慈祥的面容,再一听他那沙哑之中透着洪钟般的坚定话音,我想,“没错,那肯定就是久仰的雷老师!”
 
    作为金属材料形变热处理和双相钢领域的著名科学家,他对学科发展的方向具有非凡的洞察力,并适时地根据学科未来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开拓新领地。1985年,雷老师带领周老师开始瞄准先进陶瓷材料相变与韧化研究这一制高点,由此形成了陶瓷材料课题组雏形,这为课题组日后蓬勃发展和后来特种陶瓷研究所的创建与壮大奠定了根基。
 
    而90年代初的陶瓷组,虽然也是教研室的大组,但老师和学生一共也就十来人,每当节庆日组里聚会,我们常去复华三道街上的一个店面很小的饭店,老少三辈儿刚好能坐满一桌儿(不像现在,所里已百十号人,找个吃饭的地方都难了)。雷老师点起菜来也雷厉风行,大家没坐多久,他就噼里啪啦地点完了。“虎皮肘子”、“美丽豆沙”和“糖醋鲤鱼”作为保留曲目当然位列其中。那时聚餐喝酒少,菜饭一齐,大家就在他的号令下投入战斗。他边吃,还不时叮嘱我们几位年轻的徒子徒孙多吃,说是补补油水。至今和小韩(现在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工作)谈起雷老师时,他还总是兴奋自豪地说:“雷老师知道我和田磊爱吃肘子,所以每次聚餐,最后都要让我俩将“虎皮肘子”包了。”
 
    读博士时,我继续师从周老师,但在科研上,依然能得到雷老师的指教。第一次写英文稿子时,心想导师的一外是日语(后来才知他的英语也呱呱叫),又听说雷老师英语如何如何厉害(他经常在国内外主持国际会议、还曾参加英语系研究生的答辩),很想请他老人家给指点迷津。于是,一天一大早儿(他差不多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事先未约就拿着稿子闯进了雷老师的办公室,但心理直打鼓。没想到,知道我的来意后,雷老师二话未说,放下手中的活儿,接过稿子便逐字逐句的批改起来:时而勾划、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又停下来给我讲解,从时态到语态、从单词到句子,细致入微!最后几乎每页都被批改得红霞满了天。一篇十来页的稿子,给我批改讲解了几乎一上午!我坐那里,越来越感觉惭愧,一来没想到稿子会有那么多问题,但最主要的是感觉耽误了雷老师那么长时间。要知道,半天对他来说是多么宝贵呀!
 
    雷老师非常注重对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培养与传帮带。还是在机械楼的时候,一次,他受教研室的邀请要给青年教师和学生做个学术报告。那天,他一改往日的老农式穿着,从上到下整洁一新,还配上了衬衫、打起了领带。报告时,他脱掉夹克,露出开领羊毛衫,显得格外精神。举手投足神采飞扬,加上微微隆起的腹部,更显学者的翩翩风度! 所讲的内容自然更是精彩,是他早年留学莫斯科钢铁学院攻读副博士时所作的“双相钢组织微观变形与断裂行为”方面的,印象最深的是他所发现的关于“相软化与相硬化”的成果。那次,会议室虽被挤得满满登登,但下面自始至终鸦雀无声,只有他那略带沙哑的声音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新颖的内容、巧妙的思路、缜密的方法、漂亮的结果,再加上他那绘声绘色的讲述,最后赢得了大家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聆听者无不交口称赞,更加对他老先生肃然起敬!
 
    还记得他作过一次报告,是在材料系已经改编为院制之后的2005年,正值他大手术康复后不久。院里组织研究生模拟国际会议,特请他在现在的院办楼302会议室给全院师生做了一场如何参加国际会议与交流方面的报告。从他那消瘦的面庞、不再那么十足的底气,可以清楚地判断他老人家的身体状况。但这丝毫未影响他报告的精彩,因为他的双眸依然那样犀利、思路依旧那样清晰、声音仍然那样坚定!一条条饱含他一辈子丰富国际学术交流经验精髓与智慧的规则、方法和建议,让大家听后豁然开朗!
 
    2000年,我承担了一门研究生新课《纳米材料》,于是收集了一些相关资料,并编成一份纳米材料与科技方面的册子。一天听说雷老师正在收集纳米材料方面的资料,我就把自己总结的那个册子呈给了他,他当时非常高兴地接了过去。但没两天,雷老师就把我叫了过去,除了返还了我的那册资料外,又递给我两大本厚厚的剪报,说:“都给你吧!也许你用得上,好好干!”我这才醒过味儿,高兴地应允并向他老人家表示感谢。2002年,我终于在吸收总结了雷老师给我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将原来那册资料扩展成一本“纳米材料科学技术及应用”的校内教材,满足了当时的教学急需。
 
    除了亲身经历外,还有很多听来的关于雷老师的传奇。比如:他过去非常爱吸烟,甚至达到“烟鬼”级,但一次与肺有关的重病之后,听了医生的告诫,他就毅然把烟给戒了;他很喜欢玩麻将,而且水平相当不错,只是太忙,一年到头也很少有机会过把瘾;他很爱打乒乓球;他还是一位二胡高手;他还能烧一手好菜……当然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
 
    回首逝去的岁月,件件的往事依然电影般浮现在脑海,他走起路来稍显前弓而又健步如飞的背影、在讲台上那威严庄重的眼神、高兴时孩童般灿烂的笑容……仍然历历在目!他最初留给我的高大形象,渐渐还原为无私、朴实、严谨、执着、真诚和亲切,也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品格和风范才铸就了他这样一位杰出的大师!
 
    雷老师,您在我们心中永驻!
 
    贾德昌完稿于雷廷权院士两周年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