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15时10分,正值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前夕,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一飞冲天,成功托举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奔向苍穹,飞船准确入轨。周玉院士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发明的两项关键技术助力天舟三号成功发射。
(1)耐磨动密封涂层技术应用于长征七号遥四火箭伺服控制系统
搭载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周玉院士创新研究群体王亚明教授课题组研制的火箭伺服系统轻量化蓄压器壳体耐磨动密封涂层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火箭成功首飞以来,王亚明教授课题组研发的耐磨动密封陶瓷涂层技术,已经实现伺服机构蓄压器壳体耐磨动密封涂层高质量稳定制备,这是耐磨动密封涂层蓄压器第六次助力长七系列火箭成功发射。伺服机构蓄压器壳体作为长七系列火箭伺服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直接关系飞行控制精度的可靠性,一旦磨损破坏,“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将严重影响飞行精度。
王亚明教授课题组课题组与航天一院合作攻关,突破了陶瓷涂层致密化理论与技术、复杂型腔内壁涂层均匀生长与抛光等技术难题,并研发出钛合金蓄压器壳体耐磨动密封涂层,保障伺服机构作用可靠性,成功替代钢质蓄压器壳体,使伺服系统减重10KG,特别利于有效载荷的提升,对于“克克计较”的航天发射来说,意义非凡。
(2)铜钢电子束焊接技术应用于长征七号火箭发动机
周玉院士创新研究群体、冯吉才教授团队张秉刚教授课题组协同航天六院研制的铜钢电子束焊接技术,应用于长征七号新型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制造,助力长征七号稳定发射,为天舟三号飞船任务保驾护航。
新一代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是长征七号的动力“心脏”,推力室作为火箭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其身部的铜钢高强度焊接是推力室研制的关键技术之一。
课题组提出了复合界面强化理论,研发出电子束自熔钎焊技术,解决了铜钢薄壁接头脆性相与组织控制、焊缝成形及接头变形控制的难题,实现了新一代液氧煤油大推力发动机的高质量焊接,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对该类发动机特定结构组件的焊接技术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该技术还应用于长征六号、长征五号运载火箭。
天舟三号(五院提供)
“多功能防热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简介:
周玉院士负责的“多功能防热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自2010年获批准以来,先后于2013年、2016年获“3进6”与“6进9”延续资助,成为哈工大第二个获“6进9”延续资助的创新研究群体。通过卓有成效的扎实工作与攻关,群体在新型多功能防热陶瓷基复合材料及涂层材料的设计制备、组织性能优化及服役损伤机理、材料和构件先进连接理论与技术等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及应用技术探索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发明了10余个新型多功能防热陶瓷基复合材料体系,攻克了多个技术难关,研发的系列多功能防热关键部件成功应用于包括磁聚焦型霍尔推力器、“长征七号”火箭、高温高超声速风洞等一批关键型号或装备,有力支撑了我国航天重点型号的研制与列装。
长征七号火箭小知识:
长征七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采用“两级半”构型,箭体总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个直径2.25米的助推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14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5.5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于2016年6月25日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成功发射,这也是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首次发射任务。到2021年火箭各项技术趋于成熟稳定时,将逐步替代现有的长征二号、三号、四号系列,承担中国80%左右的发射任务。
以上新闻摘编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全媒体中心:https://mp.weixin.qq.com/s/qXI7pfNh_kFm1k8f1qyS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