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公告  特陶新闻
祝贺周玉院士荣获教育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
发布人:王亚明  发布时间:2021-10-13   浏览次数:35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教材建设国家奖励制度的决策部署,国家教材委员会组织开展了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工作。经评审委员会评审、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国家教材委员会批准,授予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等10种教材“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授予200种教材“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授予789种教材“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授予99个集体“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称号授予200名同志“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我所周玉院士主编的《材料分析方法(第4版)》荣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教材由上海交通大学姜传海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分析测试与计算中心魏大庆、徐超、崔喜平等教师参编。全国教材建设奖是教材领域的最高奖是检阅、展示教材建设服务党和国家人才培养成果,增强教材工作者荣誉感、责任感,推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教材体系的一项重大制度。


  材料分析方法(第4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紧跟国际学术前沿,以培养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目标建设该教材。目前,我国高校材料分析方法相关教材的种类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缺口,现有的教材存在素材原创性少、教材与学生及教师匹配度不高,不能及时反映当前最新分析方法、与国外优秀教材借鉴较少,以及缺乏实验指导等不足。本教材中一些实例是编者亲身科研工作的成果,大部分照片是编者们亲自利用电子显微镜拍摄的,从宏观到微观直至纳米尺度,揭示了决定材料性能的微观结构,引领学生进入一个奇妙的微观世界。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和实践精神。这些素材实际是反映了作者正确的科研思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本教材充分考虑到了实际情况,以讲清材料分析相关物理概念为主,避免过多地使用数学,重视基础性,强化启发性,教材充分考虑学生水平和教师水平,教材的教学设计密切结合实际应用,在高校中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教材注重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包含了材料分析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教材历经4个版本的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又丰富了一些新内容,并附有材料分析方法的实验指导,方便了不同专业的实验教学。教材具有明显的先进性,编写参考了国外最流行和最新的材料分析方法教材,如透射电子显微术教材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Williams等著)。国内教材中较少提及电子背散射衍射、环境扫描电镜、球差透射电镜等等,本教材都做了一一介绍。同时,第4版中,增加了“三维X射线显微镜”、“分析透射电子显微术”两章,涵盖了最新的材料分析方法进展。

  本教材是材料、冶金学科必修的公共技术基础课之一,也适用于物理、化学、机械、微电子、土木、生物、医学等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选用该教材学校140余所,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一批著名大学,高校分布于我国31省市自治区。各版本累计印刷26次,出版量已达11.35万册。本教材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被评定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本教材第1版曾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多位教材评价人都对本教材文化内涵高度评价:“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精神。”各位评价人认为:“教材在整体上体现出先进的教学理念,内容上具有先进性、深入性和系统性。该教材内容丰富、知识体系框架十分完善,能从多方面强化学生的感知和知识发生过程,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与学生水平、教师水平、实际使用情况的适配程度均非常契合。教材的文字、照片、插图和图表等的编制水平高”。本教材是一本科教融合、强基础、重启发的专业领域书籍,具有系统性、先进性和普适性,为培养掌握分析测试技术相关人才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部分信息来源: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110/t20211012_571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