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公告  科研动态
贾德昌教授团队在电催化水分解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人:王亚明  发布时间:2024-12-22   浏览次数:42


       近日,贾德昌教授团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一区TOP,IF=13.4)发表题为“Coral-like FeCoNi alloy/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nickel foam for enhancing mass transfer in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s”的研究论文,卫增岩、贾德昌、段小明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团队成员马良为论文第一作者。
       该研究通过在泡沫镍上合成了珊瑚状FeCoNi合金/层状双氢氧化物复合电催化电极(FCNal/NF),构建了有利于气体传输的“V”型孔道结构,能够有效促进气液传质,防止高电流密度下催化剂的失活。在电化学水分解过程中,超亲水/超疏气表面有效降低了气泡对电极的附着。此外,孔隙中自发生成的气液流动可促进电解质与电化学活性位点的接触。因此,优化后的FCNal/NF电极展现出卓越的催化活性(在1 M KOH中,10 mA cm−2电流密度下过电位为166 mV),并在实验室条件(1 M KOH,室温)及严苛工业环境(30 wt% KOH,80 °C)下均表现出优异的耐久性。在阴离子交换膜水电解(AEMWE)测试中,FCNal/NF(+)||Pt/C/NF(-)电解槽分别仅需1.73 V和1.86 V电压,即可达到1000 mA cm−2和2000 mA cm−2的全解水电流密度,显示出其在工业应用中的潜力。
 

图1 使用电沉积方法构建具有珊瑚状结构的FCNal/NF电极示意图


        通过面沉积法构建的“V”型孔仿生结构电极具有核壳结构,内核为FeCoNi合金,外层为FeCoNi LDHs组分。外层的LDHs组分表现出超亲水/超疏气特性,这有利于微气泡与电极表面的粘附,使气泡能及时从电极表面脱离。内核的合金组分则在垂直方向为LDHs提供了导电性。研究通过有限元计算模拟了微气泡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气泡在“V”形孔道内以段塞流形式向外传输,气泡在管道内的运动产生的“活塞效应”促进了周围电解质流入孔道,从而加速了物质传递。由于孔道的非平行“V”形结构,内部气泡生成的压力具有向外分量,驱使气泡向外迁移。

 

图2 (a-c)平面电极上气泡的脱离速度;(d-i)“V”形微孔中气泡释放及电解液供给的速度;(j)和(k)为常规平面电极及“V”形微孔上气泡的受力分析示意图;(l)为在1 M KOH溶液中,FCNal/NF在1.23 V vs. RHE电位下的电场分布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24097080?via%3Dihub